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大唐气象 > 第339章 大唐落幕,无人喝彩(3)勾结强藩,引来虎狼入室

第339章 大唐落幕,无人喝彩(3)勾结强藩,引来虎狼入室(1/2)

目录

唐昭宗重掌大权,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前往朝见。昭宗加封他为尚书令、侍中、岐王。

神策左、右军中尉刘季述、王仲先既已处死,宰相崔胤、陆扆上奏:“这次宫廷祸乱,都是由自宦官掌兵。请下令让崔胤执掌神策左军、陆扆执掌神策右军。如此则诸侯再不敢侵犯僭越,王室也就受到尊崇了!”

谁来执掌兵权,历来都是敏感且重要的大事。宦官掌兵是不好,但交给行事偏激的崔胤就真的好吗?

昭宗犹豫了两天也没定下决心,李茂贞得知此事,愤怒的抱怨:“崔胤还没抢到兵权,就已想着要翦灭诸侯了!”

昭宗叫来孙德昭、周承诲、董彦弼三人商议,他们都说:“臣等世代从军,从没听过书生执掌军队。文臣已经有了行政司法权,如果再让他们掌管军队,权力就太大了!况且文臣大多虚伪矫情、自命不凡,与这样摸不清虚实的统帅接触,还不如与只谈利益的宦官交往来得方便痛快。”

昭宗这才下定决心,叫来崔、陆二人,委婉的说:“将士们不愿归属文臣,两位爱卿不要再提此事了。”

于是任命枢密使韩全诲、凤翔监军张彦弘为神策左、右军中尉。又征召前枢密使严遵美统管两军,严遵美推脱道:“我连一军都管不了,何况两军”。

在混乱的时局下,能够保持清醒头脑,理智做出判断就是大智慧。不是哪个人都能如严遵美这般知退让、不动心!

李茂贞辞行返归。

崔胤始终认为宦官掌兵必成心腹之患,便想借助外地军队制衡他们,暗中示意李茂贞留下三千凤翔士卒护卫长安。李茂贞巴不得如此,委派养子李继筠率军留下。

给事中韩偓认为不妥,崔胤说:“这些兵不肯走,又不是我留的。”

韩偓看着他说:“那你为什么要征召他们。”崔胤无言以对。

韩偓接着说:“留下他们,家国两危;不留他们,家国皆安。”崔胤不答而去。

三月,“搅屎棍”崔胤又盯上了神策军的酒曲专卖。

这项制度是当初杨复恭从朝廷度支那里借来的,原本说好一年后将权力重归度支,因利益过大,杨复恭不肯交还。自此,神策军历任中尉都将这一权力牢牢把控在手中。

崔胤想抑制宦官,下令让卖酒人自己制造酒曲,神策左、右军先前所造酒曲于七月前减价卖掉,七月后不准再卖。

这一禁令也触及到了长安附近的军镇利益,李茂贞听说崔胤要断他财路,亲自跑到朝廷讨要公道。

韩全诲借机与李茂贞结交,在李茂贞面前煽风点火,说这个馊主意完全出自崔胤。崔胤这才开始害怕,怂恿朱全忠与李茂贞为敌。

像崔胤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,他们往往打着领导名义拉大旗作虎皮,到处招惹是非。可一旦惹出了事又不会处理,把所在单位搞得鸡飞狗跳。哪个地方有了这种人,那可算倒了大霉!

中书舍人令狐涣、给事中韩偓也参与了扶持昭宗重新执政的行动,因此昭宗把他们都提拔为翰林学士,数次召见他们谋议机密要务。

昭宗将军国事务完全托付崔胤,每次崔胤奏事,昭宗都与其谈至夜深。宦官们畏惧崔胤,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先请示崔胤才敢执行。

崔胤志在杀净宦官,韩偓多次劝他:“不要把事做得太绝,这些人也不能完全没有,别把他们逼急了引发变故。”崔胤不听。

六月十七日,昭宗单独召见韩偓,问道:“宦官中坏人很多,该如何处置。”

韩偓答:“上次宫廷剧变,宦官们哪个不是恶人!处理他们应在当时,现在已失去机会了。”

昭宗:“那你当时为何不提醒崔胤。”

韩偓:“臣见陛下在诏书中说,除刘季述等四家外,其余均不过问。作为君王,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信。既然已下了这纸诏书,理应兑现承诺。如果再杀一人,就会人人畏死。然而,后来陛下又以各种理由杀掉不少宦官,这才让他们惊恐难安。”

“陛下不如找几个作恶多端的宦官,公开处死、明正典刑,再选出较为忠厚的当头目,奖善惩恶。时长一长,就会慢慢好转。这些人在宫中数以万计,哪能全部杀掉!”

“帝王应以厚重之道坐镇天下,靠公平正义统御臣民。至于机巧诈变,终不能成大事。况且朝廷大权散落四方,如果能将权力收回,那就没什么不能做的了。”

昭宗深以为然,叹服道:“看来此事还是要托付于你啊!”

崔胤再次奏请尽除宦官,由宫女执掌内宫事务。韩全诲等哭着哀求昭宗饶恕他们,昭宗让崔胤用奏折议事。宦官们又托宫女打听,把崔胤的计划了解的清清楚楚。韩全诲等每次宴会均要涕泣诀别,时刻密谋除掉崔胤。

朱全忠、李茂贞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