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大唐气象 > 第340章 大唐落幕,无人喝彩(4)争夺昭宗,凤翔宣武交兵

第340章 大唐落幕,无人喝彩(4)争夺昭宗,凤翔宣武交兵(2/2)

目录

七月二十八日,西川大将王宗涤、王宗播以借道勤王为名,一举攻克兴元(陕西汉中),生俘李茂贞的义子、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。

九月初二,关中秋雨连绵,气温骤降。

朱全忠因所部士卒多人患病,召集众将商议撤军。将领高季昌、刘知俊率先反对,高季昌说:“天下英雄旁观我们这次勤王护驾已有一年,如今李茂贞已陷入绝境,为什么要在此时撤军,致使前功尽弃!”

朱全忠略感无奈的说:“不是我不愿打,奈何他坚守不出,我们耗不起啊!”高季昌承诺由他想办法诱其出兵!

会后,高季昌花重金招募能进城做间谍的人。骑兵马景主动请缨,对朱全忠说:“此去必死,请大王能收养我的家人。”朱全忠做出一副不忍的样子制止,马景坚决要去。

当时朱友伦奉命自大梁出兵增援,第二天上午即可抵达凤翔境内,按计划应派一队骑兵前出迎接。马景请求给他匹好马,让他掺杂在这队骑兵中伺机而动,朱全忠答应了他。

九月初三,晨,宣武军大营偃旗息鼓,寂无人声。突然,一队骑兵从营中驰出,向东飞奔。马景跃众而出,掉转马头直奔凤翔。自称逃亡,有重大军情需当面向李茂贞禀报。

进入城内,马景对李茂贞说:“朱全忠全军已退,营中仅剩万余老弱残兵把守,今晚也要撤走,请火速进击。”

李茂贞信以为真,当即主力尽出攻向宣武军大营。

当他们逼近营寨时,寂静的营中突然战鼓轰鸣,潜伏已久的宣武军高声呐喊着冲了出来。凤翔军见势不妙,想要退入城内。早有数百骑兵拦截于城下,凤翔军进退不得自相践踏,几乎全军覆没。

李茂贞自此意气消沉,开始与朱全忠讲和,再也不敢矫诏催促朱全忠撤军。立下大功的高季昌,事后则被朱全忠破格提拔为宋州团练使。

高季昌原为朱友恭奴仆,像他这样出身微贱的人在宣武军中还有许多。比如多次击败河东军的大将氏叔琮,之前不过是庞师古麾下一名伍长。

朱全忠虽然狡猾奸诈,在用人上却极其高明,能够不拘一格量才使用,这是他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。

十月初八,朱全忠派幕僚司马邺入城觐见昭宗。

十月十二日,又遣使入城向昭宗进献熊白(一种脂肪油,可强筋壮体)。此后,食物、布匹等物资也开始源源不断进奉城内。东西送来,昭宗每次都客气的让李茂贞先看,李茂贞不敢启封。

十五日,双方经协商约定,不再限制、抢掠凤翔军民出城樵采。

二十一日,李茂贞突然发兵袭击驻扎于城西的宣武军,被击败撤回。

朱全忠令投降的凤翔士卒,穿上鲜艳的红袍在城下招唤城中人归降,凤翔士卒趁夜攀绳而下、找借口砍柴不归的越来越多。

李茂贞再想派兵出城作战,已基本无人肯听。即便勉强去了,也往往一哄而散。李茂贞怀疑昭宗与朱全忠结下了什么密约,便在昭宗居所增派兵力看护。

十一月初一,李茂贞的堂弟、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,再次率领万余人前来支援,将营寨搭建在凤翔城北一处高坡上,与城中互举烽火为应。

朱全忠知道这是李茂贞的最后希望,只有把李茂勋消灭,才能彻底击垮李茂贞继续抵抗的意志。

十一月初十,宣武军大将孙勍、李晖趁虚向北袭击坊州(陕西延安黄陵县西北);十二日,天降大雪,宣武军深夜冒雪而行,黎明时分到达鄜州(陕西延安富县),随即发起进攻。城中尚有八千守军,战至午时,鄜州守军溃败,刺史李继璙被擒。

孔勍安抚李茂勋及其他保大军将领家室,派兵维持城内秩序,令李晖暂时代管城中事务,一切安稳如常。李茂勋听闻老窝被夺,立即撤军离去。

此时的凤翔经过长时期的围困早已缺衣乏食,加之寒冬大雪,冻饿而死的百姓横卧街头,转眼便成为他人口中之食,连昭宗都只能靠着出售御衣换钱度日。

十二月,李茂勋遣使向朱全忠请降,恢复本名周彝。

至此,李茂贞所属山南东道各州尽被王建所占,而关中各州则全归朱全忠所有,只剩凤翔一座孤城仍在坚守。

无计可施的李茂贞,准备拿宦官当“替罪羊”赎罪。让人捎信给朱全忠:“祸乱的起因,全在韩全诲。我迎接圣驾,也只是为了让皇上不被其他贼寇所犯。您既要匡复社稷,那就请接走皇上,我愿以残兵败甲以尽绵薄之力。”

朱全忠也不愿把李茂贞逼上绝路,回信说:“我率军到此,就是为了迎回圣驾。您能与我同心合力,这正是我之所愿!”

天复三年(903年)正月初六,李茂贞单独面见昭宗,奏请诛杀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讲和,迎送昭宗返回长安。

昭宗大喜!这一年来他过得提心吊胆,这下终于看到了曙光!

只是此时的他还不清楚,未来的日子会更痛苦!

李茂贞当即安排士卒将韩全诲等宦官全部逮捕诛杀,当晚又杀掉曾欺侮昭宗的李继筠、周承诲、董彦弼等十六人。

正月初七,昭宗派韩偓与赵国夫人到朱全忠军营晓谕;又派使者携韩全诲等人首级递交朱全忠。

正月十二日,凤翔城门打开,双方停战!

宦官们已被李茂贞杀了七十二人,朱全忠仍不解气,密令搜捕藏匿民间、没有随行的宦官,又杀掉九十余人。

正月二十二日,昭宗离开凤翔进入朱全忠军营。

朱全忠一见昭宗,立刻跪拜叩首泪落如雨。昭宗让韩偓将他扶起,哽咽着说:“宗庙社稷,全靠有卿护佑。朕与宗族,托卿重生!”言罢,亲手解下玉带赐给朱全忠。

君臣二人稍作休息便即启程,朱全忠单骑在前引导了十余里,才派侄子朱友伦率军护卫圣驾前行,他留下殿后。

正月二十七日,昭宗再返长安!

二十八日,朱全忠、崔胤联名上奏:“国家承平之时,宦官不掌兵政。天宝以来,宦官逐渐兴盛。德宗贞元末年,羽林卫改为神策左、右军,开始由宦官掌兵。从此他们参知机密,侵夺百司权力。势力大的煽动藩镇、颠覆国家,势力小的卖官鬻爵、祸乱朝政。王室衰乱,全由于此。不彻底铲除,恐怕无法止乱。请将由宦官担任的各司、使职位全部撤除,所管事务归口交由各省司,驻扎在各地藩镇的监军也请一并召回。”

昭宗痛快允准!当天,军队戒严!

数百宦官被赶到内侍省全部诛杀殆尽,嚎哭声响彻内外。在外办事未归的也均被所在地收捕诛杀,只留下三十余名还没成年的小黄门担任仆役。传旨下令等事务,则统交宫女负责。

神策左、右军所属八镇军队全部隶属天子六军,不再单独设置。

至此,为害大唐一百多年的宦官彻底终结!

崔胤兼管六军、十二卫,由此步入人生巅峰!

(注:六军指天子统领的军队;十二卫指左、右卫,左、右骁卫,左、右武卫,左、右威卫,左、右领军卫和左、右金吾卫。是唐初府兵制名称,晚唐已沦为虚名)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