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6章 安息茴香(1/2)
夜幕低垂,段晓棠开始了她例行的营地巡视。在一片摇曳的火光中,众多将官围坐在篝火旁,欢声笑语不断。
她轻声嘱咐道:“玩归玩,闹归闹,别忘了早点休息。明天还有一大摊子事呢!”
孙昌安陡然有些兴奋,喊道:“将军,你猜我今天碰见谁了?”
在朝在野,范围大了去,段晓棠绝不为难自己的脑子,摇了摇头,说道:“我可猜不出来。”
孙昌安笑道:“是一个昌宁县的百姓,他说我们离开后,县城里的人拖家带口将行营外的菜全都收了。”
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,没有全落进自己嘴里,是有点可惜。但想到这些菜没烂在地里,也算物尽其用。
“他们还带了好些菜根、菜种回家种,如今昌宁县的菠菜价格,比长安还便宜呢!”
以时下的条件,不是说家里有片小菜园,就能种上十七八样的蔬菜,换着花样吃。
由于信息和物流的闭塞,许多家庭都只能依靠自留的粮种和菜种。
一片区域一个季节,往往只有一两种主打蔬菜,其余的不过是点缀罢了。
四野庄被打造成蔬菜种植基地,从始至终都是非主流。
两卫的菜种,是庄旭通过河东世家搜集而来,世家条件优越门路广,他们所拥有的品种更加丰富,且他们的种子在当下,完全可以称之为良种。
段晓棠的嘴角微微上扬,“那还真是一件好事。”
怎么不算和菜篮子工程沾边呢!
段晓棠继续问道:“还有其他新鲜事吗?”
纪锐立开口道:“我们卖人卖得又多又急,地方衙门光写契书都忙不过来。
今天下午,有人在场地外头支了小摊,搜罗了一帮落魄文人代写契书,赚点笔墨钱。”
通常而言,和官方沾边的生意,契书要么在衙门书写,要么至少在官员、书吏的见证下完成。
并非担忧文书作假,而是因为许多人不识字,且此类文书的条款、格式有严格要求,不能随意书写。
现在寇嘉平受杜乔启发,放宽了一定的限制,合格的民间文书同样可以加盖官印。
他倒是想发动其他三县的官吏,如杜乔一般,将各自治下的事务接手过来。
可惜各个都如万宜民一般,秉承着多做多错的理念,有的是摸鱼的理由。
纪锐立啧啧称奇,“人家能卖钱的字,确实比我们写得好。”
李开德玩笑道:“可我们不要钱啊!”
段晓棠认为文字首先是交流、记录的工具,她手下一帮泥腿子出身的将官自然认同这一理念。
至于更高的艺术追求,以他们目前的状态,庸俗的人生,还不到追求的时候。
于是右武卫从上到下都默认这么一条潜规则——能认就行。
主要还是上司的压力没给到位。
李开德越想越觉得好笑,“今天帮太平县抄了几十份契书,若非上头的官印是真的,往后拿出去说不定以为是作假的呢!”
民间中人写的文书,还要求字迹工整呢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