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修真小说 > 错嫁良缘 > 青史成灰

青史成灰(1/2)

目录

青史成灰

浅述晋世祖的生平与历史功绩。

人物生平

怀钰(1537年—1579年),字思归,晋穆宗怀旻之孙,晋睿宗怀瑜之侄,扶风武王怀瑾之子,晋朝第十三位皇帝,庙号“世祖”,谥号“敬天法道英明圣神崇文宪武纯仁至孝昭皇帝”,葬裕陵。

早年经历

延和六年五月十七,怀钰出生于陕西凤翔的扶风王府,他的父亲怀瑾是晋穆宗第六子,章惠皇后嫡长子。据《晋史·世祖本纪》记载,怀钰出生时“满室赤光,异香经久不散,手握一块稀世美玉,人皆异之”,被当时在位的睿宗呼为“麒麟儿”。

延和十年十二月十五,西羌偷袭敦煌,扶风王怀瑾率部出征,遭到敦煌守备的背叛,兵陷重围,力战不敌,被擒而死。

羌军攻城,敦煌县令献门投敌,王妃唐氏率领城中百姓巷战失败,自刎而亡,时年四岁的怀钰被部下拼死护送,一路辗转周折,带回京城,此后被睿宗收养到膝下,一言一行,皆亲自教导。

怀钰幼时聪敏机警,博览群书,尤涉兵法韬略,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,善骑射摔跤,膂力过人,美姿仪,年少时任侠放荡,飞鹰逐犬,不学无术,京城百姓深受其害,时人称之为“小煞星”。

还政于侄

延和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一,睿宗下诏册立侄子怀钰为皇太子,引发朝野轩然大波,凡是提出反对意见者,都被贬斥到偏远蛮荒之地。

这种任性举措引发了百姓各种猜测,有人说皇帝过于宠信侄儿,是因为怀钰是他与王妃唐氏的私生子,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荒唐无考,系民间谣言,不可误信。

事实上,睿宗将皇位传给侄儿,正是出于对王朝稳定性的考虑。

睿宗子嗣单薄,长子懿文太子早夭,膝下唯存一名幼冲皇子,作为继承人来说,年龄太小的皇帝无法独立处理政事,极易引发宦官乱政或后戚干政的局面,而当时的上官皇后出身名门,其父武清侯在朝中广植亲信,结交王公大臣,威望甚重,上官氏子弟遍布朝堂,对皇位虎视眈眈,这昭示着一旦天子驾崩,幼龄太子继位,朝堂将为上官氏一手把控,在这种虎狼环伺的危机之下,睿宗做出了当时最正确也是唯一的选择——传位于侄。

睿宗属意侄儿为储的想法早已见诸史册,他对侄儿的培养不可谓不尽心,不仅亲教骑射,还在翰林院广选饱学之士为其开蒙,让他在文华殿读书,衣穿住行的规制都与太子等同,其实就是将他当成继承人培养。

按大晋制,亲王年满十六就要前往封地就藩,怀钰直至年满二十都留在京城,任群臣反对,睿宗也不予理会。

他还在怀钰的身份上大做文章,由于怀钰的父亲怀瑾是章惠皇后的长子,曾被立为太子,后因触怒穆宗,被废去太子之位,贬谪扶风,皇权的世系由此发生偏移,落到怀瑾的胞弟也就是后来的睿宗头上,怀钰也因此从第一顺位继承人变成了无缘皇位的宗室亲王。

礼部尚书周廷正基于这一点,上疏提议“还政于侄”,让皇权的世系回到扶风王这一脉上。

这种说法虽然是由礼部尚书提出,但一看就是出自睿宗的授意,因此也得到了部分善于揣摩上意的大臣附和,睿宗也解决了侄儿继位的合法性问题。

经过长期的试探与周旋,延和二十六年年底,睿宗认为立储的时机已经成熟,终于下诏立侄儿怀钰为储,并于次年的正旦日举行了隆重的太子册立大典,宣布新年改元升平,天下从此进入升平元年,传承了二百余年的大晋王朝,也即将迎来一位伟大的中兴英主。

初露锋芒

升平元年初,连日暴雨引发黄河决口,淹没了下游绝大部分城镇,无数百姓家破人亡。

同年六月,盘踞在天津城外的数千饥民杀死守城士兵,在城中烧杀抢掠,火烧河西务,天津总兵自刎谢罪,天津巡抚活活蒸死,死前叫骂不绝,这被后世称为“天津十日事变”,并引发了升平初年的一场农民大起义。

升平元年十月,流民领袖雷虎在襄阳称帝,建立大夏政权,杀死晋室宗亲襄王。

消息传到北京,睿宗震怒,这位以明智果决着称的皇帝做了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决定——天子亲征。

他仅仅带了三千精锐兵马,一路秘密出京,在太行山一带与太子汇合,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,抵达河南新野,怀钰率精骑偷渡白河,趁夜发起突袭,斩敌数千,成功收复樊城,为后来的襄阳围城战打下了战略根基。

后世的军事学者常将这一场战役作为古代经典夜袭战案例来讲解,史学家则认为这是世祖皇帝军事才能的初次展现,正是这一战,开启了他后来战功赫赫、彪炳史册的戎马生涯。

废立疑云

升平二年十二月初一,睿宗下诏废黜太子,这突然的举止引发朝野议论纷纭,没人知道背后的原因,就连《晋史》对此也是含糊其辞,一笔带过,只有部分野史载有只言片语——“太子言行无状,帝大怒,拖去午门廷杖,令百官观刑”。

虽不知睿宗“大怒”的原因,但恩宠一时的怀钰终究是走上了他父亲的老路,太子之位被废后,他被降为辽王,前往封地就藩。

相传他离京那日,京城百姓自发相送,因为送行的人太多,堵塞道路,兵士们不得不将城门拆了。

虽不知真假,但也片面说明了,当时怀钰的个人声望已经到达顶峰,百姓们对他这个太子是认可的,后来睿宗在与内阁成员的几次交谈中,曾表露过后悔之意,想复立怀钰为太子,但出于各种原因,也只是不了了之,终他的一生,没再立过太子。

镇守辽东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