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大观庚寅(1/2)
上回书说到那吴王震怒,直唬的众人掩息收声。
却在此时,见有一标人马停在不远,只是一人一骑飞纵而来。
见那单人匹马穿过众人直到那吴王马前,滚鞍下马,也不顾那马,便拱手叫了一声:
“干爹!”
咦?我去,谁这么客气啊?莫非宋粲从开封府大牢中跑出来了?
哪有那么容易跑出来!
来人却不是那宋粲。
真若是那宋粲来此,仅凭这声“干爹”便让那吴王心花怒放,忘乎所以,立马变成谁都能欺负的小老头,还是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。
咦?若不是宋粲,还能有人叫这老头干爹?
这话说的,想叫他干爹的人大把了去!比如,这快被哑奴打死的这位皇城使。
来人且不是旁人,便是那汝州郡守王采。
却见他只穿了服色,头上却未戴乌纱,只是一个纱网的拢头拢了头发。见他这般的打扮,想必也是匆忙之中赶来于此。
那吴王见那王采倒是愣愣了没说话,应该是被王采这声干爹给叫懵了。
此声“干爹”声大,却也是喊给在场的人听的。
那王采倒是机灵,喊罢了,便下马照那皇城使抡圆了就是一嘴巴,口中怒道:
“你呀,该死!”这一巴掌打完到好似是手疼一般甩了手道:
“若是到的城中通禀一声也不至落的如此田地。”
那皇城使且被打了一个傻眼,你们俩人亲关我个鸟事?为什么要给我一个大嘴巴子?我在这乖的跟个兔子一样,都没敢吭气,你倒好意思打我!
好在是挨了这一巴掌且是换了那几个哑奴停手。倒是挨了一巴掌能换来一天活命,这买卖!划得来!于是乎,便是低头俯首一个不吱声。
说这汝州郡守为何叫这吴王作干爹?
却是因那李蔚当时一句“便宜儿子”所误。
那李蔚当时说的是宋粲,而这王采却听着有心,却将那吴王帮他解困之事当作认亲也。
虽然这王采父亲亦是军中名将一代的军侯,却哪比得上这位“入朝不趋、赞拜不名、剑履上殿”拿得实权主啊。
那位说了,皇亲国戚都是空有王位没有实权麽?
王位的话,只要是宗室,基本生出来都有,然这实权却是不好得来。
皇帝的爹算是顶级了吧?
但是,那孝宗帝的爹,秀安僖王赵子偁却也就是个妥妥的,一点假都不掺的秀水县县丞。
那县丞什么官?
官?你想多了。
“县丞,长吏也”。说白了,也就是秘书级别的本县吏员的头头,着实不能算官,只能算是个吏。
那吴王却是不同了,且是做过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保宁军节度使!妥妥的军、政一肩挑的实权人物也。说是权倾朝野也不为过。
说那王采却是个趋炎附势之徒麽?
却也不是。好人也需得趋炎附势的。这趋炎附势也不是坏人的专有名词。
人分好坏,其心正,便是趋炎附势,得了权,也是对下造福于百姓,上,对得上家国天下,如此,便是好官一个也。
自古做官的要务乃先自保,保得住官位拿得住权柄,而后才有清浊之分。
你这只为为官的清名,拒腐蚀而永不粘,看似一个刚直不阿,实则,却是一个养名尔。
当官?且是要做事的!不是让你拿了民脂民膏养自家的名声!也不是为了彰显你那清高。受了点委屈便辞职,受了点气就不干,你治下的百姓怎么办?
而且,古代做官,那叫替天子“牧”民!你得想尽一切办法,给治下的百姓一把草,好让他们活命!
如这王采,且看他治下的汝州便可知晓此君为人。
闲话少说,话说这吴王心下正在思忖,频频的拿眼打量着王采,心里面也是个直犯嘀咕。
心道:说这王采也是故旧之后,但不知他这声“干爹”从何而来。
这边还未想明白,却见那王知州回头再拜,道:
“干爹借一步说话。”
说罢,便上前去牵那吴王的坐下。那匹老马也是年老成精,竟也识得人情世故,
见那王知州过来,便攒蹄顺耳,然却与那上次一样,一个摆头甩了王知州的手,打折响鼻驮着那吴王走开。
那王知州看了这老马的做派,且是一个不甘。便跟上前去,与那马在其耳边道:
“耶?你这畜生好不知趣也,好歹跟了富贵人家,也应知些礼数,怎的却屡屡拒人千里之外也?”
吴王见他数落那马饶是认真,脸上也是露了一些个笑意出来,便骈了腿,斜坐了雕鞍,笑了望了那王知州,口中揶揄道:
“说上两句得了,打狗且也看得主人脸面也!”
旁边的李蔚见了且是一个瞠目。心道:便是一个怪哉,且是雨过天晴了麽?这王家小哥虽是屡屡无状,没脸没皮却也不招人烦。没想到且是个宽心丸也。
正在愣神,却见那吴王望他招手,叫他一声:
“老货!与我牵马来!”
便赶紧捡了那吴王的玉牌,上前揽过那老马的缰绳,套在手里,口中道:
这王家的小哥,哪里都好,就是话密了些……”
话未说完,便被那王采一句满是埋怨的“老叔!”打断。
于是乎,两老一少,老马一匹,嘻嘻哈哈的离人群远去。
那吴王让李蔚牵了马踢拖着走路,行至不久,且问那王采道:
“只说是借一步,这都能射箭了,有话讲来。”
那王知州听罢便是“噫”了一个长声,且犹豫道:
“还是不说了吧?”
听得此话,那吴王便抖手一鞭敲在那王知州拢头上。
见了这开心果挨了打。那李蔚也是个幸灾乐祸了道:
“不说你害我俩老头走得这么远来?打他!”
王知州听了这一声“打他”便是赶紧的连声求饶:
“干爹莫打,只是此事却不太好说也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