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命可真大呢,父亲。(1/2)
千变万化的情绪在玄济心里过了一遍。
她干巴巴地扯着嘴角,“饿了吧?厨房熬了粥,等会儿就能吃晚饭。”
说起这个,叶玉的肚子还真咕噜咕噜响起来。
腹中的声响过大,她羞赧地笑了笑,点点头。
观主道:“方才吃的只是降热清瘟的药丸,我等会儿开一副治内伤的止血化瘀药方,有几味药不够,妙石,你待会儿带妙竹骑驴下镇子买。”
妙竹是另一个小童,跟随两位真人上山还没回来。
妙石抬头望一眼天色,“天快黑了,观主,我现在便去,晚饭就能归来。”
妙竹还没回来,观主怕她一人不安全。
但伤患需要用药,琢磨片刻,她还是点头应允,叮嘱道:“早去早回,切勿逗留,注意安全。”
观主在房内提笔写了一纸药方,交给妙石,她转身飞奔到棚子解了绳子,赶驴离去。
厨房在炖粥,观主年迈,其余人入山还没回来,玄济叮嘱叶玉好好躺着,转身到厨房熬粥,炒素菜。
南方有水灾、北方有兵祸。
观主到正堂焚香静坐、为百姓诵经祈福。
叶玉一人独卧房中,看窗外晚霞渐渐暗淡,暮霭沉沉。
倦鸟沐浴霞光,在远方的林子上空翱翔,如翩飞的纸屑、一点灰、一点黑、一点白。
日头落尽,青空变灰,幽暗的夜色逐渐侵蚀柔黄暮色。
寒烟升起,空气中弥漫淡淡的炊饭味,萋萋芳草,微凉晚风送来夹杂泥土的草木气息。
*
正在长安城中寻人的王、刘、卫、梁四人汇合,四人皆无收获。
昨夜雨大,叶玉坠入护城河。
按理说,沿着河岸两侧分开查找,定能寻到蛛丝马迹。
刘景昼命人在河中打捞,哪怕死也要见尸。
梁崇、王闻之与卫云骁知道她的水性,下了水就跟泥鳅回老家,现下不知逃到哪里去了。
四人聚在一间茶室,若说他们原先各怀鬼胎,只想争先寻到叶玉,但找了整日无果。
她与冯英皆无踪迹,不知生死、是否安全,现在早就没了竞争的心思。
哪怕互相看不顺眼,眼下他们必须交换信息,把她寻回来才是正事。
王闻之问:“梁兄,事到如今,你还不坦白吗?”
梁崇从昨夜起身就没停歇,累了一日,下巴挂着几根青色胡茬。
“坦白?坦白什么?”
为了防止叶玉与梁崇离开,他们三人不可能在梁崇没离开长安前帮她杀冯英。
南宫侍卫证词写着,昨夜来了三人把冯英带走。
卫云骁对她的武艺有数,她敢拼命,也够努力,这些日子进步很快,但不至于能打败冯英。
她困在宫中,除了公主的身份,没有权力、没有属于自己的部曲。
那两名侍卫必然是别人借她的,有人在暗中帮她。
这个人除了梁崇,他想不出还有谁,卫云骁飞快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。
王闻之、刘景昼、卫云骁冷脸看着他,这架势看起来,若他不说,不会放他离开此处。
王闻之道:“梁兄,地方官员可不能滞留长安,若你不说,明日便会被驱赶回安定。”
刘景昼也焦急道:“玉儿生死不明,咱们有再多芥蒂,目的都是一样,那就是把她找回来,晚一天,她在外越不安全。”
郊外通往安定、长治的驿道已经被他们封锁,哪怕徒步行走,走了一天也被他们蹲到人了。
可是,不管是城内,还是城外,皆一无所获。
一开始,他们责怪、恼恨她欺瞒、利用他们。
但辗转一日,翻遍长安,找到人的希望微弱渺茫,与怨恨相比,她活着更重要。
梁崇被他们一番言语威逼利诱,转身眺望昏黄的天际,终是开口。
“嗯,是我派人助她,但那两名侍卫回来了,她没回。他们说,玉儿捅了冯英之后,比划手势叫他们赶紧上岸,当时雨大水急,天黑夜暗,他们再没看见玉儿爬上来。”
梁崇在博士府与二人汇合,得知此消息,立即启用了豢养多年的海东青。
可玉儿是在水里消失,没有留下气味,海东青寻不到人。
他之所以闭嘴不说,是为了第一时间把她带走藏起来,但找了一天都没找到人,笃定的心也有些悬了。
三人闻言,看他的眼神更加阴沉。
梁崇道:“我已经派陈七沿着护城河往郊外找,她或许是被水冲出城外了。”
三人得了线索,也增派人手入山林找。
郊外落雾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