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 黄巾灭太行兴(2/2)
之后,徐晃等人便一直在黄天天的看护下养伤。
黄巾与汉军激战日久,由于汉军兵甲精锐、士气高昂,张梁麾下黄巾军连连失利。
一月中旬,张梁不幸战死,汉军攻破巨鹿城。
被斩杀、生俘者数万。
皇甫嵩下令,俘虏全部斩杀,并搜集黄巾军尸首,筑“京观”以显其功劳。
徐晃远远观之,心中虽然愤慨,却是有心无力。
只能一手指天对着无数惨死的袍泽发誓:“有朝一日,吾定要将皇甫老贼满门诛灭。”
对于皇甫嵩的做法,黄天天也无法认同。
多好的劳动力啊!就这么浪费了,简直是暴殄天物。
上前,拍了拍徐晃的肩膀,“行了,我们快走吧!你这么大声,一会儿被巡逻的汉军发现就不好了。”
“等咱们发展起来,你报仇的机会多的是。现在能做的,便是保存实力,以待天时。”
“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。稳一波,以后机会多的是。”
对于自己的无能,徐晃满是自责。拍了拍脸,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“走,我还会回来的。”徐晃咬牙道。
随即翻身上马,同黄天天一道扬长而去。
这次黄巾兵败,黄天天可没有闲着,收拢黄巾残党近十万。
这些人被他全部转移去了太行山。
对于这些黄巾残党,黄天天表现的非常信任,概因他们每一个人,几乎都有家人死在汉军手里。
这种刻骨的仇恨,便是黄天天收拢这些人的基础。
黄天天对这些人进行了整编,并安排一些亲信充当中高层,在他们的引导下,他们很快便走出了悲伤。
于是,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标。
那便是:推翻汉室江山,人民当家做主。
有了这些骨干力量,黄天天的底气便更足了,太行山的势力不少,但有实力的确实不多。
黄天天趁着张梁大败,收拢了包括徐晃、张白骑、何曼、周仓、廖化在内的十几员将领。
以这些人作为主力,加上自己麾下的将领,将队伍分成几十股,对太行山众山寨开始了全面清剿。
不能说一帆风顺吧!只能说毫无阻碍。
太行山有八陉九关。
太行山中多有东西向横谷,这些横谷便是陉。
比较着名的有八陉,即军都陉、蒲阴陉、飞狐陉、井陉、滏口陉、白陉、太行陉、轵关陉等,又称太行八陉。
这些陉便是一个个重要的节点,而这一个个节点相连的线便是道。可以把这些点理解成为红绿灯路口,太行八陉就是以点带线,形成的交通网络。
因为有山口的存在,就有了出山的道路,有了道路自然要设置出山的关隘,要不怎么圈钱?
九关,即九座重要的关隘,可以理解为收费站。
比较有名的如壶关、平型关、居庸关、土门关、天井关、倒马关、娘子关、紫荆关、峻极关。
这些关隘,贵民城的商队经常过路,因此黄天天手上有不少草图。
他也学着唐山的样子,给众将分发各自的地图,让他们按图上目标行动。
为了不让敌人有所警惕,黄天天选择让众将校绕路。
壶关在上党境内。
因关口形似壶而得名,这地儿离得最远,黄天天便让徐晃领军收取。
平型关在雁门郡东面,东连紫荆关,西连雁门关。
距离中山郡并不远,早已被黄天天拿下。
那里有个瓶型寨,因为周围地形像是一个瓶子而得名,面对近万大军,仅有200人的守军部队很识趣的选择了投效。
居庸关又称西关,在常山境内,距离中山并不远,亦被黄天天拿下。
它有南北两个关口,南边的叫“南口”,北边的称居庸关。
城关两边,山势雄奇,中间有有条18公里的溪谷,景色不错。
土门关又称“井陉关”,南面便是壶关,与与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。
黄天天让何曼、廖化两人同去,连带着天井关一并取了。
倒马关又称常山关,最近刚被黄天天打下来。
只能说,守将是个汉室忠臣,死的挺惨的。
几乎被疯狂的军队砍成了肉酱,黄天天很能理解。
毕竟,他麾下的这群人,哪一个不是与汉军有着血海深仇。
汉室忠臣遇上他们,只能说倒了血霉。
娘子关所在关隘,又名苇泽关,位于平型关南,井陉西口。
黄天天已暗中派人控制,只待大军到达,便能完全接收。
紫荆关又叫“五阮关”,亦称浦阴陉。
由五座小城组成,黄天天派周仓前去收取。
俊极关,南北峭崖,陡不可攀。
关门北约50米处是一深涧,石砌城墙由陡崖起止临涧的一座小山顶。
且居高临下,难攻宜守。
这座关隘只能从内部攻破,好在黄天天早早便想到了这点,相信要不了多久便会有好消息传来。
太行山延袤千里,百岭互连,千峰耸立,万壑沟深。
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。
自南而北有:沁河、丹河、漳河、滹沱河、唐河、桑干河等,于是便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。
只要大军行动够快,晋冀豫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,黄天天便能迅速掌握。
届时,进可攻退可守,还能依靠垄断三地商贸大发横财。
如此一来,岂不快哉。
(ps:均为后世关名,汉关隘没几座,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人口聚居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