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> 第915章 文总督的忧虑

第915章 文总督的忧虑(2/2)

目录

“时日无多了,时不待我,只争朝夕啊”

“如今,大明王朝的国运,已经扭转过来了”

“咱们这些老臣子,更不应该,也不能停下脚步,得跟得上陛下的步伐”

这个老总督,满头华发,为官几十载,经历太丰富了。

崇祯末年,弘光王朝,隆武王朝,永历王朝,颠沛流离,被满清鞑子,满世界的围剿追杀,受尽屈辱啊。

现在,好不容易,终于熬出了头,可以扬眉吐气了。

于是乎,年纪越大的文总督,越是内心急切,希望加快脚步,跟上朱皇帝的节奏。

“咕噜、、”

端起手中的小茶杯,抿了一口,润一润发干的嗓门,文总督又深叹一口气,看着自己的老朋友,继续说道:

“你应该,也能看的出来”

“陛下的重心,朝廷的战略,其实并不在巴蜀四川”

“川北,汉中,关中,这条战线,打了几十年,早就打烂了,荒无人烟,满目疮痍啊”

“陛下勇武果决,霸气威武,雄心壮志”

“宁愿放下天府之国,去攻伐缅甸,阿拉干,出兵占城国,这些东南亚,夷人藩属国”

“也不会选择川蜀,这种赤地千里,十室九空,难于上青天的北伐路线”

“但是”

“陛下又回师昆明,整顿朝廷,围剿土司顽疾,囤积重兵,扩兵扩编,打造更多兵械”

“咱们这个陛下啊,是有大志向的明君圣君”

“其真正的战略目的,肯定是积蓄国力军力,准备再次发兵,东征北伐,光复中原华夏”

“所以说,咱们更不能停下来,得奋发图强,尽快抵定巴蜀,助陛下理清大后方”

是的,北伐东征这种战略,有不少人,都能猜出来的。

满清的范文程,宁完我,江浙的张煌言,根据收集情报和战役,都能猜到朱皇帝的战略。

同样,身为川楚总督文安之,也能通过各种邸报信息,猜出朱皇帝的想法。

毕竟,大家都是智谋之士,满腹经纶,再加上几十年的经验,是难不倒他们这些人。

“但是”

“咱们这个陛下啊”

“太年轻了,弱冠之年,行事略微急躁了点”

有如果就有但是,说到这里的文总督,顿了一下,眼眸聚光,态度无比的严肃,继续说道:

“之前”

“陛下刚刚回师云南的时候,就开始动手了”

“整顿内外朝纲,围剿川滇黔土司,改土归流,收服整编忠贞营”

“说实在,这一件件国事要事,放在那一个朝代,都是了不得的大战略啊”

“就像那个大西南土司,困扰了本朝,至少200年,一直是顽疾恶瘤,跗骨之蛆”

“还有那个忠贞营”

“陛下纳李氏嫡女入宫,取信于忠贞营,老夫是非常赞同的”

“但是,他们这些义军,从天启年间,就开始崭露头角,是持续了几十年的流贼军阀”

“这些大战略,那是需要时间,更需要耐心,一点点磨砺,煎熬出来的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”

“陛下的脚步,走的太快,跨的太大,容易出大事的,根基不牢,地动山摇啊”

前年的时候,朱由榔为啥派出文安之,去川南,督战忠贞营啊。

归根结底,就是因为,这个文安之的站位问题,他是支持收编忠贞营的,认为这帮人,是忠义之士。

如今,朱皇帝纳了李氏嫡女,收编了忠贞营,文安之当然支持了。

但是,霸道的朱皇帝,节奏太快了啊,整顿朝廷,搞土司,收编忠贞营,全部一锅烩啊。

在文总督眼里,哪里有如此行事的,太急躁毛躁了,一口吞成胖子,脚步太大,容易扯到蛋啊。

就像这个土司,困扰大明王朝,前前后后,整整两三百年,一直就是顽疾毒瘤。

现在倒是好,朱皇帝一声令下,直接推平所有的土司,要搞土司大围剿,进行全面的改土归流。

忠贞营也是如此,这些闯贼余孽,从天启朝就开始起义搞事的,怎么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。

“你看看”

“上个月,夔东,荆州,就出大事了”

“宁国公王友进,岐侯贺珍,渭源侯李复荣,三个贼将叛将,全部都反了”

“这几个,老夫很清楚的,全是老武夫杀胚,手头上几千人,实力强劲,桀骜不驯”

“这就是后遗症啊,朝廷的动作,太粗暴,不够细腻,考虑的不够周到,更是没有耐心啊”

“好在一点,留在夔东的临国公,行事够快,够果决,果断发兵荆州,追击贼将叛将”

“否则的话,就是弥天大祸”

“川东出问题,咱们也要被牵连,湖广荆州,肯定也会保不住”

“常德战线,晋王殿下的大军,更要陷入重围,甚至是直接崩盘,丢掉所有的地盘”

是的,现在的朱皇帝,哪里都好,就是动作太快,太简单粗暴了。

专横霸道的朱皇帝,弱冠之年,太年轻了,心浮气躁。

夔东的格局,用力过猛,操之过急了,这不,一下子就捅出了大篓子,好几个军阀,直接反叛了。

还好,夔东的临国公李来亨,及时发现了异常,果断带兵追击上去,才保住了荆州城。

目录
返回顶部